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国市监质发〔2022〕76号)提到,市场监管总局等21个部门定于2022年9月联合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活动主题为“推动质量变革创新 促进质量强国建设”。
21个部门分别为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海关总署、供销合作总社、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
21个部门9月联合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
活动重点中提出,要强化质量监管效能,构建安全放心诚信的消费环境。健全“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等监管手段,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强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管。进一步加大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过度包装等领域执法力度,公布一批打击质量领域违法行为的成果和典型案件。加强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提出产品安全规范建议,促进行业整体质量提升。
持续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和消费教育引导活动。健全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推动完善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质量“关键小事”。
提升全民质量素养,促进社会质量共治。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发挥全媒体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加强质量主题宣传,传播先进质量理念,弘扬优秀质量文化。
针对于2022年全国“质量月”活动,总理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质量是立业之本、强国之基,事关民生福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推动经济发展不断提高质量效益。要加强政策引导,深入推进全面质量管理,优化产业链供应链质量管理。
引导企业弘扬工匠精神,落实主体责任,走以质量取胜的路子,着力依靠创新推进质量攻关,打造集质量、标准、技术、品牌等于一体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中锻就中国质量、培育中国精品。
要聚焦民生关切,创新监管方式,坚持对质量安全问题“零容忍”,开展质量惠民行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要提升服务效能,广泛开展质量管理等技术服务,助力企业不断增强质量发展能力。
各方面共同努力,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47批不合格水泥,32.5标号占比超50%,不合格项目涉及强度、氯离子水溶性铬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各省、市市场监督部门通报的抽检不合格47批次水泥中,不合格项目为氯离子的达23个批次;水溶性铬(VI)13个批次;抗压、抗折强度的为11个批次。
涉及32.5标号水泥共25个批次,占比达53%以上,42.5标号水泥22个批次,占比近47%。
不合格的25个批次32.5标号水泥中,P.F 32.5粉煤灰硅酸盐水泥3个批次;P.P32.5(R)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7个批次;P.S.A32.5和P.S.B32.5矿渣硅酸盐水泥共10个批次; M32.5砌筑水泥4个批次。
不合格的22个批次42.5标号水泥中P.O42.5水泥19个批次,P.C42.5水泥4个批次。
不合格产品所涉及的省市自治中山东省14个批次,占比近30%、内蒙古自治区5个批次、广东省、河北省各次4个批次、安徽、湖北、山西各3个批次、广西、江西、辽宁各2个批次、河南、云南、吉林、黑龙江各1个批次。47批次不合格品中流通领域抽检14个批次,生产领域33个批次。
数据来源:市场监管总局及各省市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公开信息
水泥质量万里行组委会对山东、江苏、安徽等多个水泥大省流通领域第一阶段性抽检中共检出不合格水泥20批次,不合格率高达23.5%。其中抗压、抗折强度不合格13个批次,氯离子含量超标不合格10个批次。在检出的不合格水泥中,部分批次28天抗折强度仅为4.3MPa;28天抗压强度也只有20.6MPa;氯离子达到了1.70,超出国家标准28倍,且个别批次水泥出现多个项目不合格。
水泥产品水溶性铬(Ⅵ)、氯离子、强度不合格的危害
水泥不合格项目相对出现较为频繁的为水溶性铬(Ⅵ)、氯离子、抗压抗折强度。经技术机构分析,水泥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含铬高的原材料和混合材料,导致水溶性铬(Ⅵ)不合格;二是企业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含氯高的外加剂和混合材料,导致氯离子不合格;三是熟料烧成质量不达标,未按照标准要求掺加混合材料,导致强度不合格。
水溶性铬(VI)超标
水溶性铬(Ⅵ)是一种较易溶于水的重金属,这种正六价的重金属由于其易溶性,较易经皮肤或胃肠道为人体所吸收,会对人身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危害。使用水溶性铬(Ⅵ)含量高的水泥配制的新拌混凝土与地下水接触时,还有可能污染地下水源,对环境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氯离子含量超标
水泥氯离子的来源主要是原料、燃料、混合材料和外加剂,水泥中氯离子超标往往是掺了含氯盐高的石膏、混合材料和助磨剂。高氯盐能激发水泥的早期强度,存在部分企业进厂原材料管理不严,使用氯离子超高原材料。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生产中滥用不合格水泥助磨材料。
水泥中氯离子超标会产生电化学反应,导致钢筋表面腐蚀,同时还会在钢筋表面形成红铁锈,导致体积膨胀使混凝土结构开裂,造成工程质量安全隐患或事故。水泥企业应坚决杜绝盲目采购使用劣质低价助磨材料和违规使用工业盐等高氯材料。
强度不合格
水泥强度不合格,极有可能造成后期混凝土的强度的不合格。混凝土强度不合格造成的后果主要表现在结构承载能力下降,使用年限降低,抗渗、抗冻性能及耐久性下降。这些后果都有可能导致坍塌。
假冒、高仿、瘦身,作坊经营屡禁不止
除了上述被公开通报为不合格的水泥产品,另是多个“品牌”假冒、高仿水泥在流通领域销售,且已出现屡禁不止的态势。“万国水泥厂”、“瘦身水泥厂”“高仿水泥厂”……各省市自治的知名品牌几乎都被仿冒过。海螺、南方、中联、西南、祁连山、金隅冀东、山水、尧柏……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今年以来水泥成本上涨,水泥价格却连续下跌,个别逐利者开始利用消费者竞低购买的心理,用高标号水泥掺兑粉煤灰制造低标号水泥,并以超低价格售卖。部分甚至无证生产,作坊式经营,给水泥质量和建筑物结构埋下了隐患,同时也加大了市场监督,隐患排查的难度。
水泥质量万里行组委会将持续在流通领域抽检,配合相关市场监管部门排查水泥质量不合格隐患。同时,在2022年“质量月”期间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和消费教育引导活动,不断提升投诉举报处置效能,接受消费者投诉。